close

最近美國對於華為(Huawei)的出口禁令一波接著一波,從上一波限制美國技術含量達一定比重的貨物出口前須先取得美國商務部的核准之後,自今(2020)年9月開始,即便不是美國公司,但有使用任何美國的設備、技術、軟體生產晶片的供應商,出貨給華為之前也要得到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首先受到大家關注的是台積電之後可能無法再幫華為代工生產晶片,而另一家大廠聯發科今天卻因媒體傳言可能幫華為"代購"晶片,成為討論話題,當然聯發科也及時發出公告否認(公告內容請參考公開資訊觀測站)。

聯發科的公告聲明中有提到該公司一向遵守全球貿易法令,絕無迂迴、代購、規避等等。的確,若單純從美國貿易管制法規體系來看,被美國設下出口禁令的對象,並無法利用代購的方式解套。

美國貿易管制法令起源於冷戰時期,最早的用意是要防止武器技術機密因為民間商貿的途徑洩漏到敵方手中。為了有效阻絕,分別從人、用途、貨物三個面向進行管制,人就是"最終使用者(end-user)",美國公布的出口實體清單(entity list)就是"人-最終使用者"的黑名單,只要是能知道最終使用者是黑名單中的人物或對象,不論經過幾手轉運、轉賣,通通必須要先取得美國政府許可,如果違反,整個交易鏈中經手過的對象都會被美國政府究責,這就不是開玩笑的了。

晶片這種高科技、具有差異化的產品,產業中的玩家相當有限,應該很容易追蹤出交易鏈中的對象,再加上代購、轉賣等行為本來就在法令規範的體系之下,沒有法律漏洞可鑽,相信大廠也不會願意冒這種風險(都直接表態說不了),代購一事應該是行不通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s Talk 的頭像
    Wen's Talk

    WENS TALK 文思透客

    Wen's 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