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造成全球經濟急凍,封城、鎖國、停工給了大多數企業一記重擊。收入不穩定,支出又不可避免,號稱企業血液的現金馬上告急,如何盡可能保住手中的現金讓企業續命,再度成為企業的首要課題。其實除了縮減開支等應急作為之外,企業收回現金的能力其實跟營業模式有更直接的關聯,我們又能如何從財務報表知道企業的現金收回速度呢?

 

現金週轉天數就是從採購原料開始,直到跟客戶收回帳款所需的時間,時間越短,表示現金回收越快,周轉靈活度越高。

一般而言,從買進原料、支付供應商貨款開始支出手中現金,經過製造成品、銷售成品,一直到從客戶手中收回帳款,這筆交易才算是落袋為安。從財務比率分析角度來看,這一連串過程可以歸納成三個階段:

  1. 存貨消耗的速度(越快越好):存貨周轉天數 = 365 / (銷貨成本/平均存貨餘額) = 365/存貨周轉率
  2. 帳款收回的速度(越快越好):應收帳款收款天數 = 365 / (銷貨收入 / 平均應收帳款餘額) = 365/應收帳款周轉率 
  3. 貨款支付的速度(越慢越好):應付帳款付款天數 = 365/ (進貨金額/ 平均應付帳款餘額) = 365/應付帳款周轉率

 

上面的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應付帳款"周轉率"代表的都是"流動"或"變現"的概念。以存貨周轉率為例,若一個期間內的銷貨成本金額和平均存貨餘額一樣,則兩者相除得出的周轉率等於1,表示在這個期間內存貨只賣出一次,若計算的期間是1年,用365天除以存貨周轉率1也等於365,即表示企業要花365天才能賣出一次存貨。同樣的概念也可以套用在計算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的天數。

 

接下來,等待存貨變現和應收帳款收回的時間都是等待收回現金的時間;相反的,應付帳款則是準備支付未付的款項,現金掌握在企業手中。因此:

現金周轉天數 (越短越好) = 存貨周轉天數 + 應收帳款收款天數 - 應付帳款付款天數

現金周轉天數越短,表示存貨變現快、或是應收收回的時間快,或是應付帳款可以晚點支付,顯示企業完成一個營運週期,讓現金回到手中所需的時間越短,流動性風險越低,因現金周轉不靈倒閉的可能性也較低。

 

同業相比才更有意義。

更值得注意的是,現金周轉天數與行業特性和營業模式有非常明顯的關聯性,我們以2019年第4季的全家便利商店(零售業)和台積電(晶圓代工製造)為例,可以得到下列結果:

  全家 台積電
存貨周轉天數 34.22天 51.74天
應收帳款收款天數 6.62天 40.9天
應付帳款付款天數 68.04天 22.22天
現金周轉天數

-27.2天

70.42天

 

依我們的生活經驗可以容易聯想,全家的現金周轉天數很短甚至負值,是因為全家賣的東西大部分是關乎民眾日常食衣住行,且民眾都用現金付款的關係。我們無法單憑這個數值,來斷定全家和台積電哪一個公司比較值得投資。因此,比較現金周轉天數的時候,還是要拿同業相比,才會相對客觀,也別忘了用生活經驗或邏輯交互驗證,才不會陷入數字的盲點。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s Talk 的頭像
    Wen's Talk

    WENS TALK 文思透客

    Wen's 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